清热药(一)
概念: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,具有清热、泻火、凉血、解*等作用,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。属于“八法”中的“清法”。
适应范围:一般是在表证已解,热已人里,或里热已盛尚末结实的情况下使用。若邪热在表,应当解表;里热已成腑实,则宣攻下;表邪未解,热已入里,又宜表里双解。
分类:分为清气分热、清营凉血、气血两清、清热解*、清脏热、清虚热六类。
注意事项
(1).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。若热在气而治血,则必将引邪深入;若热在血而治气,则无济于事,此即叶天士所谓“前后不循缓急之法,虑其动手便错”之理。
(2).辨别热证真假,勿为假象迷惑,若为真寒假热,不可误用寒凉。
(3).应辨别热证的虚实,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,即如王冰所说“寒之不寒无水也”。此时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,使阴复则其热自退。
(4).权衡轻重,量证投药。热盛而药量太轻,无异于杯水车薪;热微而用量太重,势必热去生;对于平素阳气不足,脾胃虚弱,外感之邪虽已入里化热,亦应慎用,必要时配伍醒脾和胃之品,以免伤阳碍胃。
(5).对于热邪炽盛,服清热剂入口即吐者,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,或采用凉药热服法即反
5.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——清气分热类
竹叶石膏汤由白虎汤化裁而来。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,竹叶石膏汤为热势已衰,余热未尽而齐津两伤。热既衰且胃气不和,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,加人参、麦冬益气生津,竹叶除烦,半夏和胃。其中半夏岁温,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,且有助于输转津液,使参、麦补而不滞,此善用半夏者也。
6.具体方剂——清气分热类
白虎汤
白虎膏知粳米甘,清热生津止烦渴,
气分热盛四大证,益气生津人参添。
石膏、知母、炙甘草、粳米。
煮,米熟汤成。
清热生津
气分热盛证。壮热面赤,烦渴引饮,汗出恶热,脉洪大有力。
(1)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,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
(2)君药生石膏,辛甘大寒,人肺胃二经,功善清解,透热出表,以除阳明气分之热,并能止渴除烦。
(3)臣药知母,苦寒质润,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,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。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,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。
(4)佐以粳米、炙甘草益胃生津,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。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。
(5)四药相配,共奏清热生津,止渴除烦之功,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。
若气血两燔,引动肝风,见神昏谵语、抽搐者,加羚羊角、水牛角以凉肝息风;若兼阳明腑实,见神昏谵语、大便秘结、小便赤涩者,加大*、芒硝以泻热攻积;消渴病而见烦引饮,属胃热者,可加天花粉、芦根、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。
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,脉见浮细或沉者,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,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。
(1)白虎加人参汤知母、石膏、甘草、粳米、人参。功用:清热,益气,生津。主治分热盛,气阴两伤证。
(2)白虎加桂枝汤知母、炙甘草、石膏、粳米、桂枝。功用:清热,通络,和营卫。主温疟。
(3)白虎加苍术汤知母、炙甘草、石膏、苍术、粳米。功用:清热祛湿。主治:湿温病。
竹叶石膏汤
竹叶石膏参麦冬,半夏粳米甘草从,
清补气津又和胃,余热耗伤气津用。
竹叶、石膏、半夏、麦门冬、人参、炙甘草、粳米。
水煎服。
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。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或虚烦不寐,舌红苔少,脉虚数。
(1)竹叶配石膏,清透气分余热,除烦止渴为津。
(2)人参配麦冬,补气养阴生津为臣。
(3)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,其性虽温,但与清热生津之品相伍,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,且有助于输转津液,使人参、麦冬补而不滞。甘草、粳米和牌养胃以为使。
(4)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,祛邪扶正兼顾,清而不寒,补而不滞,为本方的配伍特点。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,使热清烦除、气津得复,诸症自愈,正如《医宗金鉴》说:“以大寒之剂,易为清补之方。”
若胃阴不足,胃火上逆,口舌糜烂,舌红而干,可加石斛、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;胃火炽盛,消谷善饥,舌红脉数者,可加知母、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;气分热犹盛,可加知母、*连,增强清热之力。
本方清凉质润,如内有痰湿,或阳虚发热,均应忌用。
栀子豉汤
山栀香豉治为何,烦恼难眠胸窒宜,
十四枚栀四合玻,先栀后豉法煎奇。
栀子、香豉。
清热除烦。
发汗吐下后,余热郁于胸膈,身热懊侬,虚烦不得眠,胸脘痞闷,按之软而不痛,或中结痛,嘈杂似饥,但不欲食,舌质红,苔微*,脉数。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痘症疹烦躁,虚烦心悸。
栀子味苦性寒,香豉体轻气寒,两者配伍,升散调中,降中有宣,共奏清热除烦之功。
真枪实练
1.下列各证不可误投白虎汤的是(-)
A.身热脉浮弦而细者
B.身热而脉沉者
C.身热脉洪不任重按者
D.身热无汗口不渴者
2.白虎汤中配伍炙甘草的用意是(-)
A.扶正B.护中C.缓峻D.补虚
3.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,下列选项中,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(-49)
A.白虎汤-白虎加人参汤-竹叶石膏汤-生脉散
B.四逆散-当归四逆汤-四逆汤-回阳救急汤
C.导赤散-泻白散-龙胆泻肝汤-清胃散
D.桂枝汤-玉屏风散-补中益气汤-牡蛎散
4.身热多汗,心胸烦闷,气逆欲呕,体倦口干,舌红少苔,脉象虚数者,治宜选用(-36)
A.导赤散
B.白虎加人参汤
C.生脉散
D.竹叶石膏汤
E.王氏清暑益气汤
5.组成药物中含半夏的方剂是(-.-)
A.竹叶石膏汤B.温经汤C.麦门冬汤D.完带汤
6.热病过程中,气阴两伤,胃失和降,汗出而身热不退者,治宜选用(-50)
A.清暑益气汤
B.炙甘草汤
C.白虎加人参汤
D.生脉散
E.竹叶石膏汤
7.组成药物中含有半夏、麦冬的方剂有(-)
A.竹叶石膏汤B.温经汤C.麦门冬汤D.百合固金汤
答案与解析
1.ABCD。使用本方应该注意:一是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,口不渴;二是脉见浮细或沉者;三是血虚发热,脉洪不胜重按;四是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投。
2.BC。炙甘草益胃生津,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,兼以调和诸药。
3.A。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;白虎加人参汤主治气分热盛,气阴两伤;竹叶石膏汤主治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;生脉散主治温热、暑热,耗气伤阴证,也治久咳伤肺,气阴两虚。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,四方关联性最大。
4.D。竹叶石膏汤、生脉散和王氏清暑益气汤皆可请暑热,治疗气阴两伤证,见气少汗多,咽干口渴,脉虚数。但是竹叶石膏汤可治胃失和降引起的气逆欲呕症状,生脉散、清暑益气汤皆没有此作用。
5.ABC。竹叶石膏汤组成:竹叶、石膏、半夏、麦门冬、人参、炙甘草、粳米。温经汤组成:吴茱萸、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人参、桂枝、阿胶、牡丹皮、生姜、甘草、半夏、麦冬。麦门冬汤组成:麦门冬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粳米、大枣。
6.E。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。功用为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7.ABC。此题考查含有半夏、麦冬的方剂。
20版中综傲视宝典火热预售中!
《中综傲视宝典》全套系列,包含了《中综傲视宝典》、《历年真题》、《煎煮真题》、《红研知己》,全套原价元,现七折预售仅需元。官方正版,并附赠学习卡免费看全程精讲班,有关发货问题,请私聊博傲医考商城客服!
长按下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