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让孩子尖叫的STEAM实验室”是这样一套书,让孩子玩不停、想不停、做不停之后,发现“原来我这么热爱学习!“撰文/舒雯开心的暑假,孩子不太开心的东西,可能真的有一样,那就是——暑假作业!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暑假作业呢?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、不喜欢写作业,那你可能真的不太了解孩子。并不是孩子不喜欢学习,而是暑假作业往往都在温故而知新,说得不好听就是机械重复,比如练字啊、做上学期各单元的练习卷……有没有想过,旧的知识是可以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重温的?有没有想过,孩子的思维和思考能力,是可以在创造中进化的?今天,我们就要推荐一套科普书给孩子,来试试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不爱学习,还是编写暑假作业和布置暑假作业的人,应该好好向尤斯伯恩的编辑们学习学习,看看怎样的作业既有意思,又有很多新的东西,让孩子在做中学习、在创造中学习。
这就是我们要推荐的接力出版社最新出版的,由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编写的“让孩子尖叫的STEAM实验室”。
这是一套可以拓展知识边界的科普书,也是充满趣味的探索实验书,还是一套高级的可以培养科学思维的“暑假作业”,适合8-13岁,三年级至七年级的孩子。
这套书包括《数学》《科学》《技术》《工程》四册,涵盖丰富的内容,既有与小学阶段的数学、科学相契合的知识点,并在深度与广度上做了一定的延展;还有尖端科技的原理,让孩子紧跟时代,视野宽阔。
这套书很大的一个特色在于:可以动手画、动手做、动手创造,充满体验性——每小节内容都从现象出发,引导孩子发现问题,再通过头脑风暴或简易的动手实验,一步步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;在动手的实践中,孩子自然能理解和吸收知识,塑造“观察-提问-实践-总结”的科学思维。
让孩子热爱学习就是要勇于尝试
第一步:勇敢地涂画,打草稿
其实,我拿到这套书后,最喜欢的不是它丰富的内容,而是让孩子在书上涂涂画画的尝试和探索的形式。
作为初一学生的家长,这一年我最大的感触是——初中要学的知识确实比小学阶段有难度。
比如数学,小学阶段在学校遇到的数学题,绝大部分都是孩子在课堂老师讲解过的题型,很少需要孩子用多种方式去尝试、试探和思考。如果孩子课上认真听了,知识点都掌握了,读完题想一想便有解题思路,很少按着思路有走不通的。可是,初中阶段就不是这样了,有时女儿做到作业的最后几道题,会愣着想了一会儿,然后过来求助——“这道题,我不知道怎么做”,我一般会问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,她只说自己“没思路”,也说不出自己哪里不懂、哪里卡住了。我就拿出草稿纸,尝试着开始解题,发现我也得在草稿纸上尝试几种思路后,才能找到解题方法,而每次女儿的草稿纸往往空白如雪,我追问她为什么,她说觉得应该有了思路才可以落笔打草稿。我也不想逼问她“这是怎么养成的奇怪习惯?”只定了一条规则“凡事来求助的每一道题,都是需要自己草稿纸上尝试过,哪怕是胡乱尝试,也需要用掉一张纸之后,才能找家长帮忙。”从那以后,女儿来求助的次数明显就少了,迈出第一步之后,她会发现其实可以做的探索就更多,慢慢地答案就自然在草稿纸上浮现出来了。我突然发现:原来孩子是多么需要这种尝试,去涂画去摸索,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往前先迈出一步,而不是每一次都是被别人教授一个现成思路,照着这个思路去解其他的套,这绝对不是在数学、科学、工程领域里可用的思考方式。所以,这套书的价值并不只是在于它已经包括那些丰富的知识点(虽然后面我也会列举出不少),它更宝贵的是培养孩子的行为方式,一种勇于尝试的习惯,一种不惧怕未知、不担心自己没思路能主动迈出第一步的习惯。其实,也是人面对不确定性、面对未知的态度——去试试看,不一定要很快,要一下就得到那个正确答案,也许正确答案根本就不存在(尽管数学上还会有一些)。不要怕,就在书上开始涂开始画,保留这些思考的痕迹,也许今天都没想出来,明天还可以留着继续想继续画。
▲《数学》一册中的小题目,大人不拿起笔尝试,也很难一下子就想到解决方案
让孩子热爱学习就是要有趣、要容易懂
第二步: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勾连
这套书中的确有很多与课堂内容相契合的知识点,并在深度与广度上做了一定延展。比如《数学》这本。很多内容是在数学课堂中会接触到的,比如:四则运算、图形面积、质数等,能够帮助孩子巩固学习成果。每一道题都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勾连:
▲《数学》一册的四则运算也要知道如何找到新知识里的数字才能做出来
▲编辑自己都忍不住想尝试一下,发现还挺容易出错的,这样的运算做一做,孩子也不觉得烦
▲《数学》一册的目录
有一些课本中没有,比如幻方、杨辉三角形、密铺等,内容也非常有趣。
还有一些是与数学相关的趣事或定理,比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、地图四色定理、莫比乌斯环等,更是让人觉得数学一点儿也不枯燥、充满魅力。
▲《数学》中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
▲《数学》中的地图四色定理
孩子是否能看懂吗?跟着书里的步骤读一读、做一做,就会发现这套书的讲解形式清晰且深入浅出。导语部分多是对背景或知识点的概述;核心部分,则由孩子跟着步骤指导,循序渐进地自主挖掘,总结规律;最后在拓展练习中加深理解,学会运用。
比如,“探寻规律之美”一节,先给出杨辉三角形的概念,再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,让孩子自行发现杨辉三角形独特的规律美。
▲《数学》中的“探寻规律之美”
▲《数学》中用斐波纳奇螺线画羚羊角,还引导读者去观察动物
让孩子热爱学习就是要动手
第三步:素材在手养成实践习惯
用纸就可以玩转各种实验也是这套书一大特点。“纸”就是这套书里最重要的实验材料,书中就有实验模板。
如果孩子不舍得裁剪书里的实验模板,也可以扫描图书封底